每日辟谣|吃鱼,这些“民间高招”不可信!

创建时间:2023-01-28
浏览量:0

  “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年年有“余”,年年吃鱼。脂肪含量较低、易被人体吸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鱼肉深受大家喜爱,如何选购到新鲜淡水鱼食材,用安全靠谱的方式享用美味佳肴?来看看研究淡水鱼的专家怎么说。

  •   买鱼,这些要点要知道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评价岗位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程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现有淡水鱼1000余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淡水鱼有草鱼、鲫鱼、鲤鱼、鲢鱼、大口黑鲈、罗非鱼等。

  研究表明,淡水鱼鱼肉肌纤维细软、结缔组织短,是妥妥的优质高蛋白,此外还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选购提醒

  淡水鱼一般以活鱼流通供应市场,消费者要注意:

  尽量到正规商超、农贸市场及进货渠道可追溯的水产经营店选购。

  可通过观察鱼的活跃程度、有无病斑或鱼鳞脱落情况判断鲜活程度。具体来说,鲜活健康的淡水鱼,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体形正常无畸形,体表光亮无病灶。

  市场上常见的还有冰鲜淡水鱼。所谓“冰鲜鱼”,是指捕捞后将鲜活的整条鱼迅速加入冰中保鲜,保鲜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选购这类淡水鱼,消费者应注意,新鲜程度高的冰鲜淡水鱼,眼球突起,眼睛光亮透明,无混浊状态;腮盖紧闭,腮片呈粉红色或红色,无黏液和污物;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而直,鱼肚充实、不膨胀,肉质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肛门凹陷,有正常的腥味。而不新鲜的鱼,往往鱼眼混浊,眼球下陷,掉鳞,鳃色昏暗污秽,鱼体松软,甚至肉骨分离,鱼刺外露,肌肉松软,弹性差或没有弹性,腹部膨胀,肛门突出,有浓烈腥臭味。

  如购买冷冻的淡水鱼,则要注意,除鱼体冻结外,其质量要求与鲜活鱼体基本一致。

  •   吃鱼,有些“嗜好”应摒弃

  要想安全、靠谱地享用美味鱼肉,程波提醒消费者留意以下两点:

  1.食用适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鱼类,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

  2.注意预防鱼刺卡喉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罗非鱼、乌鳢、黄颡鱼、虹鳟鱼等无肌间刺或少刺的特色优质淡水鱼品种。

若出现鱼刺卡喉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处理,避免二次损伤。

  程波提醒消费者,有些习惯吃法并不安全,消费者最好避免:

  1.淡水活鱼不建议生食

  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感染肝吸虫,生吃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肉易患肝吸虫 病。建议烹饪时要烧熟煮透,降低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吃生鱼片的时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等“民间高招儿”,其实都不能杀死鱼肉内的寄生虫。

  2.不要食用鱼胆

  因为重金属更容易富集在鱼的鳃、内脏(如肝脏、胰脏等)部位,这也就导致部分淡水鱼类内脏污染物含量较高,特别是鱼胆,含有大量的胆盐、毒素、组胺,误食可能会造成肾脏衰竭或肝脏病变,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民间曾有“生吞草鱼胆可以明目”之说,但误食鱼胆而导致中毒的事件此前常有发生。

  3.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淡水鱼

  来源不明的野生鱼无法确保安全状况。相较而言,养殖的淡水鱼养殖过程可控,养殖水域环境、饲料、渔药等投入品均有严格的标准和监管,养殖鱼类产品安全可控,食用更安心。

  •   保鲜,这些方法很管用

  淡水鱼保活是其鲜度的最佳状态。买回家后的鲜鱼,最好能及时食用,避免冻存。

  若鲜活鱼较多,一时没法全部吃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水暂养保存。而且清水暂养一段时间,还可去除土腥味。

  如果暂时不准备食用,应在去除鱼鳃、鱼鳞及内脏后用食品袋包装后储存于冰箱冷冻室,食用时先解冻再按照鲜活鱼烹饪方式进行。

  购买的冻鱼,如果暂时不食用,可以用食品袋包装后保存在冰箱冻结室,但不宜久放。(记者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