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减下来 干劲提上来——杨村乡为基层减负赋能纪实

创建时间:2025-01-16
浏览量:26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要持续依靠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如果基层始终处在高负荷、大过载的状态下运行,势必大量挤占干事创业的时间和精力,严重消耗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信心,影响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杨村乡坚持党建赋能,通过“负担精简”“能力增效”,厘清权责清单,聚集能力储备,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一线和重点岗位下沉,持续减出成效,管出习惯、抓出作风,让治理实践更有效,服务群众更有力。

  “以前各种任务都要安个牌子上墙,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牌子,一些牌子挂了很长时间,村干部都不理解是干什么用的,老百姓办事也不知道具体去找谁。”杨村乡郭吉道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军说,“随着牌子少了,背后是我们的形式性任务少了,老百姓接受的服务更精准了,党员干部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以清理村级组织挂牌工作为抓手,杨村乡严格按照河南省村级组织“四个目录”的标准,开展指导检查5次,对全乡36个行政村标识标牌挂设进行全面督促整改,坚决纠治村级“乱挂牌”“滥挂牌”“空挂牌”等问题。优化权责事项。统一印制村级权责事项清单,全面明事定责,让村干部对村务工作、盖章事项、证明事项等“心中有数”。精简面向行政村开展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等,将党的建设、人居环境等观摩行动“能合尽合”。严格“就事论事”,出台“不发放宣传彩页、不悬挂标语、不摆放水果食品、不摆花草、不铺地毯”等观摩禁令,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放在听民意、谋民生、干实事上。

  “以前是‘小马拉大车—有心无力’,现在是‘车头隆隆响,火车跑得快’”,杨村乡赫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铁卫这样形容基层减负后自己的工作状态。2024年,杨村乡继续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一手整治形式主义给“车”泄压,一手抓管理优化、队伍优化,着力培育壮“马”,让基层治理更有效,服务群众更有力。

  扫描杨村乡“码上访”二维码,社情民意反馈页面便清晰呈现。依托“一键来访”功能,助力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数据共享、信息直报。杨村乡平安办负责同志介绍,以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需要社区网格员挨家挨户走访,手动填写汇总。如今,通过积极试验“码上访”与市级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联通,实现“动态补充、实时调阅”,在减少报表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效率。

  2024年以来,杨村乡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储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上级工作方案,逐村听取情况汇报,并进行分析研判和动态调整。目前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36岁,学历结构明显改善。注重选育结合,引导后备力量领任务、办实事、创成果。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后备干部学习活动,通过对标先进典型,座谈交流心得,提升综合素质,基层干部的示范力、引领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基层来说,减负赋能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客观来说,目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考核制度不够全面,基层治理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的问题,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杨村乡将继续坚持党建赋能,不断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让减负赋能持续走实走深,取得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满意的实践成效。

南乐要闻

查看更多+

乡镇动态

查看更多+

公示公告

查看更多+